- N +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原标题: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导读:

像SONY PCM-D50、D100这类高端录音笔产品,大多数人更青睐于声音回放环节,而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拾录性能。在乎后者的大多只是用以录制DEMO样本的音乐人或是记...

像SONY PCM-D50、D100这类高端录音笔产品,大多数人更青睐于声音回放环节,而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拾录性能。在乎后者的大多只是用以录制DEMO样本的音乐人或是记者采访等专业需求的群体,而在发烧友等欣赏性群体中,它们还是作为回放设备使用。在其中,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反馈,仅拿PCM-D50来说–重于听感的群体觉得这样的声音韵味不够、润泽不够;忠于原味群体又觉得声形不够柔软、棱角太过刚硬;注重便携性的群体自然也不会满意它们的身材。尽管这些种种已在SONY PCM-D100中有所改善,比如声音强调更饱满厚实、柔和润泽,以及形体更加圆滑、声音不会过于硬朗了。

但这次的主题并非描述它们之间回放的异同,而是它们作为录音笔除了有着不错的硬件收录功能之外,还有着不错的内置拾轨性能,而以这种内录行为获取的音源质量是比较高的,相对于用一般EAC等软体抓取的音轨更加高质。

无论是在AMP环节,还是DAC、Recording部分,PCM-D100相较D50都显示出了更加饱满厚实的声音,那么它们之间的内录是否也带有这样的特征差异?想必这个问题,是习惯使用录轨方式获取数字音源的群体较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会用不同方式来测试它们之间的内录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或者,两者是否会在不同的环节赋予音源各自不同的声音特质,从而造成风格上的差异?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SONY PCM-D50与D100的“内录模式”

SONY PCM-D50、D100的内录,无非也是通过光纤传输来完成桥接并以PCM的方式记录下来,所以在这个记录过程中必须要求被收录的音源设备具备光纤输出功能。虽然是收录,但在传输的过程中同样避免不了直接桥接DAC时产生的“光电转换”,也就是必须要经过光纤收/发器的信号损耗,但这类转换模式对于信号的传输损耗度远远不如D/A转换,是较小的损耗,也就不用过分在乎。这整个过程就是数字到光再到数字讯号的转换、写入。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一般光纤传输与CD的最高规格均为16Bit/44.1kHz,所以说,无论被收录的CD唱机性能多么先进、收录设备最高录音规格多么高质(SONY PCM-D100可录制DSD格式的音源),最终都只能获得16Bit/44.1kHz规格的音源。

我在收源设备中分别使用了PCM-D100与D50;又使用了不同的线材,一个是廉价的光纤线,另一个为WireWorld Nova光纤线;还有用到两个不同CD唱机,一个是前面介绍过的SONY CDP-X5000,另一个是LINN CD 12;收录的唱片均是台版王菲《天空》。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了解不同的环节对于收录轨道质量有何影响?或是哪个环节的影响程度相较最大?毕竟收录模式不像直接回放的行为一样,可以很直接感受到音源的差别,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多取样、取不同样、用不同的HI-FI系统来完成回放比对,最终得出的结果也会更加可靠一些。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首先,我分别使用PCM-D100与D50与SONY CDP-X5000组成一套被收录系统,以WireWorld Nova光纤线桥接,以区别SONY PCM-D50与D100在被收录设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两者是否在收录音轨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SONY CDP-X5000是SONY当时引以为傲的“光头固定读取系统”中一员,其数字输出相对线性输出有着更端正、更精准的声音表现,具体在上文中已做介绍,在这里我使用它作为被收录设备之一。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最终得出PCM-D100与D50所收录下来的两个音源,随之分别用ADAM Artist3、Genelec 8020和KEF LS50三个书架喇叭进行比对,但并未发现两者有明显的声音差异,可以说,他们的声音是一致的,感受不到差距,进而得出:PCM-D100与D50的内录性能几乎没有高低之分的结论。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WireWorld Nova在接下来的对比过程中,我让其他设备保持一致,只使用了两根不同的线材,一根是普通的光纤线,另一根是WireWorld Nova光纤线,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我又要进行比对了,什么意图呢?意在了解不同档次的光纤线材是否对最终收录的音源有着显著提升?是否值得在这方面也有投资的必要?另外值得注意,由于D50与D100均是3.5mm的光纤接口,所以光纤线的一端接口一定要是3.5mm的圆头(原生方头的用户可使用“方转圆”的转换头)。既然PCM-D100与D50之间并无录轨性能的高低之分,在此环节就继续使用PCM-D100作为收录设备,音源设备同样使用SONY CDP-X5000,仅仅是不同线材的更换。结果,我得出的两个音源是有差别的,且差距很明显,这些差距集中表现在高频段,在使用WireWorld Nova桥接所收录下音源,泛音延展自然、更加平稳、整体更具空间感,而普通光纤线相较衰减的过快,没有保留到更多的高频信息量;除此以外,WireWorld Nova的声像相较更加三维、立体,不像普通光纤线的声像是扁平的,弦乐群组是直线、平面散发的。两者表现的不同点综合起来造成了声音上的不小差距,进而也能说明WireWorld Nova这条光纤线在录轨下的一些声音优点:声像立体、空间优异、散发三维。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LINN CD 12

最后,还要进行一项对比,也是我比较关心的一个对比,那就是对于音源设备的不同,是否会导致最终收录的音源存在更大差别?或是还能带有该设备自身的一些声音特质?这是在还没有进行对比前就会反复思考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切换音源设备是所有比对环节中最有趣的事情。那么,转盘系统的不同是否会造成较大的区别呢?

于是,我使用LINN CD12与SONY CDP-X5000分别作为音源,让PCM-D100进行两次不同的收录,继续使用WireWorld Nova光纤线,意图如上所说。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而我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LINN CD12与SONY CDP X5000分别录取下来的音源和上面使用不同收录设备是一样的结果:基本没有差别!得出这样的结果也可能是因为两者作为纯转盘,都有着不错的读取能力,声音素质表现难分上下。在之前为了不受到任何心理暗示,并未去注意音源大小信息,而在文件大小方面,两者是一样的(因为使用了SYNC数字同步录音,所以可以精确的获得一样的文件大小)。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样的情况符合了大多数人对数字音频信号“0,1…”无差别的言论,而通过两个“无差别”与一个“有明显差别”也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即在用光纤端子录轨的情况下,不同的高端CD唱机(不包括随身CD系统)并不会给最终收录的音源带来明显的声音差距(注意是说高端唱机,因暂无低端CD唱机比对,所以也不能证明高低端的机型是否有较大差距),而能够造成较大影响的往往是传输介质,也就是光纤线材的好坏,这是收录音轨中影响声音的最大因素。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的证明了一件事:线材不是常人口中的“玄学”,只要比对实践就可以轻易打破那些抱着所有线材都一个声音价值观群体的言论,不管其他言论如何吹捧,只需深知:实践,始终是硬道理,这在HI-FI中也同样适用。

还有一点,以上任何一种以传统唱机作音源进行光纤录轨的行为,都要好于通过用EAC软体光驱的抓轨行为,否则就不会说这类费时费力的音源获取方式了,这种看似更加在乎传统的方式,实际上声音会更加符合高端PC-fi玩家的递进追求。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可能会有人问了:现在有很多SACD的音源,谁还会去用这种方式获得音源?对于这个问题,个人也有注意,我也有使用过来路不明的《天空》SACD音源版本,但实际声音如何呢?对比之下,声音并不如这种看似低端的16Bit/44.1kHz的PCM音源,这种来路不明的音源显然就是使用某种提升手段转换得来,是种虚假的SACD规格音源!而我又试过另外一个SACD版本的《天空》音源,是从一位录音师手上获取的,我又进行了比对,这个版本与我所收录下的轨道就有显著差别了,优异之处具体在哪里呢?此SACD版本的优点:更加饱满厚实的中低以及更加细密的中频,所以我可以说:这是相对接近原版的SACD规格音源,而不是靠某种提升手段转换而来。所以说,SACD规格的音源还存在太多问题,音源版权、发行商、贩卖网站以及以上涉及到的私人软体软换等等获取渠道、行为的不同,都可以造成最终声音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就以现今的USB数字界面为主流的DSD传输技术还处于开拓、探索状态,真正的DSD数码串流、解码技术仍待普及,这都是目前追求更高质量的PC-fi玩家值得考虑的问题。

SONY D100与D50的光纤内录性能的对比

PS:录轨时不要忘记把外置MIC调制到LINE档,否则使用的会是“外录”……

作者:Summer
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 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
微信扫一扫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740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